一起作业:让学习无处不在

时间:2020-11-23 17:07:26来源:中国培训网 作者:佚名点击:

工具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之一。工具的发明创新推动着人类历史的进步,同样,教育手段方法的变革创新也推动着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因为疫情,吹响了未来学校转型的冲锋号,也为“空中课堂”在未来的常态化提供了可能。

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在《未来学校 重新定义教育》一书中这样描绘学习中心的老师和学生:未来的学习中心学生不受年龄限制,学生通过互联网终端接受教育,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

可见,未来教师一定不是一味排斥新技术新理念的老师,他们会对新技术保持好奇的心态,并辩证谨慎的尝试和实践,做到拥抱并与之共存。

有这样一位校长,她在教育局用十年时间研究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着眼点,又在下一个十年从头再来,借科技的力量把一所籍籍无名的小学办成我们憧憬的“未来学校”,同时借助集团办学优势,带动一所农村小学分校在四年时间内成为家长赞誉的学校。

也有这样一位老师,她有一款使用了十年的教学神器,她用这个特别助手为一批又一批学生带来了个性化学习体验。

这篇采访,恰是两个人的三个“十年”故事。

从老师到机关干部,再到校长

山东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晏璟个子不高,但身体灵活,爱运动,尤其酷爱跑步。她每天下班后的重要功课之一就是围着家附近的山坡跑四五公里,有时还会参加马拉松长跑。在同事眼中她很有个性。

晏璟的职业生涯也与众不同。

25年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晏璟,因为没有工作经验,加上个子矮,她在城里的学校面试四处碰壁,无处施展才华,只好到农村基层中学报到。为了能够在四个同时报到的教师中尽快获得教学的机会,当校长问她能教什么时,物理专业毕业的晏璟毫不犹豫地说:“我什么都能教”。

但即使这样,晏璟也没能如愿走上教学岗位,而是先从办公室文员做起,接受基础锻炼。她的工作是协助副校长处理校务,这对晏璟来说是难熬且痛苦的。在办公室待了半年后,晏璟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机会:一位数学老师休产假,晏璟这位“什么都能教”的物理专业毕业生就去补位了。

随后的5年,她把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计算机等几乎教了一遍,原因是农村学校优秀师资匮乏,根据学校需求进行及时补位就成为正常的事情。而这些补位经历恰给了晏璟了解各个学科教学的机会,这为晏璟后面的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教自己的专业学科使得晏璟如鱼得水,晏璟的课堂上总会不时传来笑声,这也引起校长纳闷:物理这些理科有什么好逗乐的呢?

一个学生爱听课的课堂和有一个喜爱的老师,学生每次物理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就成为不奇怪的事情。一次偶然的机会,市级教研员来学校听到晏璟的课,一位农村教师能有这样出色的教学水平让教研员很惊讶,在教研员的指导下,27岁的晏璟获得淄博市优质课比赛第一名,并一举拿下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为高新区中小学赢得省级第一个优质课一等奖奖项。

2001年10月,晏璟以第一名的竞聘成绩到淄博高新区新成立的教育中心工作,专门研究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但这份工作却跟晏璟想象得不一样。当时教育中心的工作职能不仅面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还包括文化、体育、旅游、文物管理等方面。

在教育中心工作期间,她抓过校园周边的“黑网吧”,管理过春节社区的爆竹燃放,做得更多的是“教育大众”的工作。

但晏璟还是把这项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工作成绩斐然。在同事眼中,个子不高的晏璟是一个“能干、肯吃苦”的女领导、女强人。

2010年10月,接受组织安排,晏璟调到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任校长。晏璟刚到任校长的时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说从来没见过从机关过来当校长的。

在晏璟看来,做校长是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工作,“校长可以引领团队把握教育根基,实现为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教育梦想。但现实中一些组织系统的问题,责任权利的不匹配,让很多校长在做与教育有关的事情而不是做真正的教育。”

带着政府寄予的三年内把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打造成为省市窗口名校的重托,晏璟和她的团队开启了一段艰苦而幸福的探索。若干年后也证明了,从那一刻开始,淄博市教育信息化的大门,已经悄然开启,并且成为山东省示范地区。

这里资源开放、学习无处不在

有学者说,教育一直都存在两条近乎平行的线。

一条线是,以大城市为主的教育资源丰富地区,这里人才汇聚,教师资源好待遇好,生源优质;另一条是,二三线城市以下甚至偏远乡村地区,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资源匮乏。

教育信息化正在逐渐缩短这两条线,也是晏璟到任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后的杀手锏。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经渗透进这所学校的管理、学习、课后、素质教育甚至包括老师和校长的思维方式,让这所小学成为山东省首批信息化示范学校,而这距晏璟的到来也近十年。

晏璟的目标是:办一所信息化环境下的未来学校。“在新技术与大数据结合的未来学校,资源开放、学习无处不在,个体的差异性得到最大的尊重,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这是晏璟的理解,也是她的实践。

 

 

这所未来学校典型特征就是“智慧校园”,晏璟走出了3个特色:

信息化办公平台:

2010年,晏璟和她的团队在全市率先探索数字化办公平台的使用。这个信息化平台的优势很多,比如校内通知及时布置,帮助教师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借助“留言管理”及时交流,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等。办公平台以管理流程变化引发管理制度变化,进而引发管理文化变化,这些探索为后来学校组织机构及组织职能创新变革奠定了基础。这个平台还获得了山东省优秀网站中小学组第一名。

互联网+家校共育:

学校作为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基地,针对传统家校共育中出现的“有关系没联系、有联系没共识、有共识没平台”问题,系统构建“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机制,从完善家校共育体系,建设家校共育活动体系,构建家校共育课程体系,建立家校共育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实践。

这里有一些数字:学校组建了70多人的家庭教育团队,有完善的家校交流制度,制度中规定了1-5年级10个学期103项活动内容,利用微信、QQ群、微信公众号等科技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还通过调查3000名学生和6000名家长的特长、职业等,根据学生兴趣和家长特长建设了个性化的共育课程体系50余种,其中有300人的家长兼职教师队伍。家校共育成果评为淄博市“改革七星”。

引进平板和学习APP:

引入“平板”教学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从2012年起,淄博高新区实验小学一改“传统”的电脑配置,开始平板教学之路。平板电脑便于移动的特点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在软件上,学校还引进了“一起作业”等作业学习产品。

晏璟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孜孜探索终于迎来了“高光时刻”: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信息化示范学校、淄博市首批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并入选2019年山东省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学校。

任何工具都替代不了的个性化学习产品

在探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该校一位有着十年学习产品使用经验的老师丁蔚。2010年左右,她就接触了“朗酷”APP(一起教育科技早期产品),后来又接触升级版的“一起作业”。如今,这个特别助手已经陪伴她近十年时光,和她一起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毕业生。

 

 

25年教龄的丁蔚,不喜欢因循守旧,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在丁蔚看来,信息化产品的使用,英语学科有着先天基因。“英语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敢说爱学,培养思维能力。在线学习产品带来的纠正发音、语感培养、‘情景式’教学等,都是我之前15年的经验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丁蔚说。

在学生个性化成长培养方面,丁蔚也极为认同晏校长的判断。课上作业的即时反馈、及时奖励、海量资源更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智能组卷”功能和“学习情况统计”让老师更轻松方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有利于教师开展个性化的辅导。

“个性化学习带来能力提升,而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对初高中学习是一种减负”,丁蔚说。十年磨一剑,丁蔚使用了十年的“一起作业”,已经成为她教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伙伴。从最开始的尝试、摸索,到现在的一起陪伴、一起成长,丁蔚说,这是任何一个工具都代替不了的。

十年,意味着变革、成长和突破。十年,更代表了坚持和专注。

在历史的长河里,十年可能只是沧海一粟,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那段时光是最好的年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是教育者应有的样子!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标签

商务合作qq:

Copyright 2019-2029 http://edu.4306.com.cn 〖教育观察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